跟诊林老师的临床时光里,师生间的一问一答,早已是诊室里寻常却珍贵的风景。
老师问诊时的提点、辨证时的解惑,学生临证时的困惑、思辨后的追问。
或许是对一方配伍的探究,或许是对某个脉象的辨析。
这一来一往的对话,藏着中医传承的温度,更凝着从理论到实践的进阶密码。
愿这份问答能让同道深知,中医之路需多问、多思、多践,方能在传承中扎根,在临床中成长。
图片
诊室来一少年,形体瘦弱,面色少华。其母代诉:平素极易感冒,稍遇风寒即鼻塞流清涕、喷嚏连连,常迁延难愈。
自汗出明显,动则尤甚,恶风怕冷,虽夏日亦不敢近风扇。
精神不振,气短乏力,纳食不馨。
舌质淡苔薄白,脉浮缓而弱,重按无力。 学生问:老师,此患“常易感冒、自汗恶风、动则加剧”,似属表虚卫弱。
然《伤寒论》言“卫出下焦”,此证却伴“气短乏力、纳差、脉弱”等中虚之象。
此等“表虚易感”之机,根本何在?
与营卫不和之桂枝汤证如何区分? 师答:此乃肺脾气虚,卫外不固,藩篱失守之证!病位在太阴(脾)与肺(卫表)。
首辨阴阳,此证属虚证(气不足)、寒证(卫阳不固)。 卫气之源:卫气虽“根于下焦(肾)”,然其化生于中焦(脾),宣发于上焦(肺)。故卫气之强弱,尤重肺脾!
肺脾气虚(生化乏源):
脾为气血生化之源,主运化水谷 → 脾虚则水谷精微化生不足 → 卫气生成匮乏(气短乏力、纳差、脉弱)。
肺主气,外合皮毛,主宣发卫气 → 肺虚则宣发卫气无力 → 卫外功能失职。
卫外不固(藩篱失守):
卫气虚弱,不能固护肌表 → 腠理疏松,玄府不密 → 稍遇风寒即易感外邪(反复感冒)。
卫气失于固摄津液 → 津液外泄 → 自汗出(动则气耗更甚)。
卫阳不足,温煦失司 → 恶风怕冷(虽夏日亦畏风)。
与桂枝汤证鉴别:
桂枝汤证(太阳中风):核心为营卫不和(营弱卫强),属外感表虚证(有邪气在表)。
症见发热、汗出、恶风、脉浮缓,其病在太阳经(表),病程较短,无显著气虚之里证(如气短乏力、纳差、脉弱)。
本证:核心为肺脾气虚,卫气不固,属内伤虚损证(无邪或微邪)。
症见反复易感、自汗恶风(无发热)、气短乏力、纳差、脉浮缓而弱重按无力,其病在太阴(脾)、肺(卫表),病程迁延。
核心鉴别点:有无表证(发热、脉浮紧)?
有无显著里虚(气短纳差脉弱)?
病程长短? 学生问:老师明示“肺脾气虚,卫外不固”为病机关键。
然卫气如人身之藩篱,此“藩篱”在圆运动中如何构建与维系?
肺脾虚损何以导致藩篱失守? 师答:卫气乃阳气之一种,行于脉外,如金城汤池护御周身。
其圆运动之道如下: 生理之圆运动与卫气:
1. 化生(中焦土枢):水谷入胃,经脾(土)运化,化为精微 → 上输于肺(金)。
2. 宣发(上焦金轮):肺(金)主宣发,将精微(含卫气)布散至体表皮毛,形成护卫肌表之“藩篱”(卫气)。
3. 固摄(卫气自身):卫气充盈肌表,则司开阖(玄府启闭有度),固津液(汗出有节),温分肉(抵御寒邪)。
此过程需肾阳(坎火)为根本动力,肝气(木)疏泄以助升发。
病理之藩篱失守与圆运动失衡:
1. 中轴不运(脾土虚):脾(土)失健运 → 水谷精微化生不足 → 卫气生成匮乏(源头枯竭)→ 藩篱物质基础薄弱。
2. 宣发无力(肺金弱):肺(金)气不足 → 宣发布散卫气无力 → 卫气不能达表充盈 → 藩篱构筑不固(腠理疏松)。
3. 卫气失职(藩篱破): 开阖失司(玄府不密)→ 外邪易侵(反复感冒)。
固摄无权 → 津液外泄(自汗)。
温煦不足 → 恶风畏寒。 4. 枢机受累:肺脾(金土)气虚,可影响肝(木)之疏泄(精神不振),肾(水)之固摄(加重汗出)。→ 全身圆运动呈现“中轴(土)运化无力,上焦(金)宣发失职,体表(藩篱)护卫失守”之虚损状态!
学生问:后世治此证用玉屏风散(黄芪、白术、防风)。
方仅三味,黄芪用量独重。
此等配伍,如何体现“益气固表,实卫御邪”之旨?
防风辛散,用于表虚自汗,是否得当? 师答:玉屏风散乃固表止汗、预防感冒之圣方,组方精妙: 黄芪(君,甘微温):《神农本草经》谓其“主痈疽久败疮…小儿百病”。此取其:
1. 大补肺脾之气:甘温入脾肺,为补气升阳之要药 → 振奋脾(土)运化(增卫气化源),强健肺(金)宣发(助卫气达表)→ 充实卫气,固表实卫(治自汗、易感)。
2. “主痈疽久败疮”:喻其能托毒生肌,修复藩篱(如修复久败之疮疡),正合“固表”之意!
白术(臣,苦甘温):《神农本草经》谓其“主风寒湿痹…止汗,消食”。
此取其:
1. 健脾益气:助黄芪健运中焦(土),培土生金 → 杜生痰之源,增卫气之基。
2. 燥湿固表:“止汗”之功,在于健脾以摄津,固表以止汗(协同黄芪)。
防风(佐使,辛甘微温):《神农本草经》谓其“主大风…风行周身”。
此取其:
1. 祛风解表:辛散微温,性较平和 → 疏散肌表风邪(御外邪)。
2. 升发脾阳:风药能助脾升清(如春风吹拂冻土)。
3. 妙用在于:与黄芪、白术相配,散中寓补,补中兼疏 → 使固表不留邪,祛邪不伤正!其“主大风”亦含防御外邪之意。
配伍精义:
黄芪(大补肺脾,固表实卫)为君 → 如筑城墙(治病之本)。
白术(健脾益气,燥湿固表)为臣 → 如夯实墙基(助黄芪固本)。
防风(祛风散邪,御风于外)为佐使 → 如巡逻哨兵(御敌于外)。
全方以黄芪、白术(补固)为主,防风(疏散)为辅,补散结合,标本兼顾,共奏益气固表止汗、实卫御邪之功!
防风之用,非为发汗,乃取其“风能胜湿”、“疏风固表”之妙,与大量黄芪相伍,反收止汗之效(疏通气机,使补而不滞,汗出自止)。
师答:方证鉴别,首重虚实、病位与兼症! 玉屏风散证 vs 桂枝汤证(皆汗出恶风):
病机:玉屏风散证为肺脾气虚,卫外不固(内伤虚损);
桂枝汤证为营卫不和,风邪袭表(外感表虚)。
表证与里虚:玉屏风散证无发热、头痛、脉浮紧等表证,但有显著里虚(气短乏力、纳差、脉弱);
桂枝汤证必有表证(发热、恶寒、脉浮缓),里虚不显。
病程:玉屏风散证病程长,反复发作;桂枝汤证病程短,新感为病。
核心:有无外感表证?有无显著里虚?病程长短?
玉屏风散证 vs 生脉散证(皆气短乏力):
病机:玉屏风散证为气虚为主(肺脾);生脉散证为气阴两虚(心肺)。
主症侧重:玉屏风散证主表虚不固(自汗易感);
生脉散证主气阴耗伤(汗多口渴、干咳少痰、脉虚细数)。
寒热:玉屏风散证畏寒(气虚卫弱);
生脉散证或有虚热(阴虚生热)。
核心:有无阴虚(口干舌燥、舌红少津)?表虚症状是否突出?
玉屏风散证 vs 桂枝加附子汤证(皆畏寒自汗):
病机:
玉屏风散证为肺脾气虚(卫表不固);
桂枝加附子汤证为太阳表虚兼少阴阳虚(过汗伤阳)。
阳虚程度:
玉屏风散证畏寒较轻(卫阳虚);
桂枝加附子汤证畏寒甚剧,手足厥冷(肾阳虚衰)。
汗出特点:玉屏风散证自汗,动则甚;
桂枝加附子汤证汗漏不止,恶风甚。
病位:玉屏风散证在肺脾(卫表);
桂枝加附子汤证在太阳、少阴(表里)。
核心:阳虚程度(卫阳 vs 肾阳)?有无过汗伤阳史? 学生问:老师,方中黄芪与防风配伍尤精妙。再析此二药协同实卫御邪、复常圆运动之理。 师答:黄芪配防风,乃固表御风之经典药对,动静相宜: 黄芪(甘微温):在圆运动中主升、补(土金)。
其性甘温升补,功擅大补肺脾之气(土金),升举清阳 → 充实肌表卫气(藩篱)。
如阳光煦土,使城墙(卫气)坚固。
防风(辛甘微温):在圆运动中主升、散、行(木)。
其性辛散轻扬,功擅疏散肌表风邪(御外侵),升发脾阳(助运化) → 宣畅气机,使补而不滞。
如和煦春风,疏通卫气运行之路。
配伍协同,固御藩篱:
1. 补散结合,固表不留邪:黄芪大补固表,单用恐壅滞气机,闭门留寇。
得防风之疏散,则补中有散,固表而不碍邪出(治本兼防标)。
2. 祛邪扶正,御邪不伤正:防风疏散风邪,单用恐耗散正气。得黄芪之固护,则散中有补,祛邪而不伤卫气(御外兼固本)。
3. 升运枢机,复常圆运动: 黄芪补肺脾(土金),升清阳 → 使卫气化源充足,布散有力(中轴运,上焦宣)。
防风疏肝(木),助脾升(土) → 使气机条达,枢轴运转复常(左升助)。
二者合力,使清阳(卫气)得升(至肌表),藩篱得固(御外邪),玄府开阖有度(汗出自止)。 4. 风能胜湿(暗合):防风疏风,可助消散肌表湿浊(若兼微湿),使卫气运行更畅。
黄芪为守城之主帅(补固),防风为巡防之骁将(疏散)。
二者相使,使藩篱(卫气)坚固而气机灵动,外邪难侵而营卫和谐!
学生问:学生领悟!请老师总结玉屏风散证之诊疗思路,并阐明“益气固表”在复常圆运动卫气循行中的核心地位。 师答:总结如下: 1. 首辨病机与病位:核心病机为肺脾气虚,卫外不固,藩篱失守。病位在太阴(脾)、肺(卫表)。属虚证(气虚)。
2. 抓主症群:反复易感风寒 + 自汗出(动则甚) + 恶风畏寒 + 气短乏力、纳差等气虚之象。舌象淡苔薄白,脉象浮缓而弱或濡缓。
3. 明辨方证鉴别:
与营卫不和(桂枝汤证)辨有无表证及里虚;
与气阴两虚(生脉散证)辨阴虚有无;
与阳虚汗漏(桂枝加附子汤证)辨阳虚程度及病位。
4. 方药紧扣病机: 黄芪(大补肺脾,固表实卫)为君 → 如筑金城(固本)。
白术(健脾益气,燥湿固表)为臣 → 如固城基(助本)。
防风(祛风散邪,御风于外)为佐使 → 如善守御(兼标)。
补固为主,兼以疏散,重建藩篱! 5. 圆运动复常之要:卫气之生成、布散、护卫,是圆运动中防御外邪之金钟罩。玉屏风散通过: 黄芪补肺脾(土金) → 充实卫气化源(增兵源)。
白术健运中土(土) → 强化精微输布(保粮道)。
防风疏风助升(木) → 畅通卫气运行之路(开通道)。
→ 中轴(脾土)得健则运化有力(卫气生)
→ 上焦(肺金)得补则宣发有职(卫气布)
→ 肌表(藩篱)得固则开阖有度(御邪、止汗)。
如此,则卫气循行之圆运动(中焦化生→上焦宣发→肌表护卫)复归常态,人体抵御外邪之屏障得以重建!
此即“益气固表”在复常卫气圆运动、维系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状态中的根本作用! 6. 应用拓展:凡属肺脾气虚,卫表不固所致之反复呼吸道感染、过敏性鼻炎、慢性荨麻疹、表虚自汗(非器质性疾病)、病后体虚易感等,皆可化裁应用。尤宜于预防感冒,增强体质。 切记:四季脾旺不受邪。
玉屏风散乃培土生金、固卫御邪之良方。
临证见“反复易感、自汗恶风、倦怠脉弱”,当思肺脾气虚;
治未病,必重“固表”。
当深悟“卫气藩篱”之奥义,于圆运动之卫气生成布散处多下功夫,方能为患者筑起抵御外邪之金城汤池!
林老师每天更新朋友圈,加下面微信,围观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凯狮优配-配资怎么开户-高杠杆股票-券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