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国家“十四五”石油天然气发展规划重点项目——西气东输四线(吐鲁番—中卫)甘宁段成功投产。至此,西气东输四线(吐鲁番—中卫)全线贯通投产,对于我国提升国际油气资源配置效率、保障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、共建新时代绿色能源丝绸之路,具有重大战略意义。
中建集团旗下中建安装承担西四线二标段甘肃、宁夏段站场建设任务,包括嘉峪关、张掖、永昌、古浪4个压气站及1个中卫联络站。
工艺革新 提速建设进度
西气东输四线站场二标段横跨西北戈壁,长达1079公里,项目入场建设时间涉及多地协调。为确保按期完成节点,项目团队通过技术革新提效,以机械加工替代传统工艺。针对小口径管道火焰切割效率低、坡口精度不足的问题,项目引入全自动机械加工设备,实现断管与坡口制作自动化,进一步提升焊接合格率。
面对压气站间距约200公里的运输难题,项目采用“场外预制+现场拼装”模式,提升土建基础预制比例、工艺管道预制比例,大幅缩短现场施工周期。冬季施工期,现场温度低至-20℃,项目团队搭设保温工棚、配置采暖设备,通过轮班值守确保道路浇筑、管道试压等作业有序推进。
戈壁织网 稳固能源动脉
西气东输四线投产后将与二、三线联合构建能源动脉网络,压气站通过增压让天然气输送效率提升30%以上,联络站则实现气流方向精准调控。在管网交叉施工中,因新旧管道间距不足5米,项目团队采用全人工开挖方式,以交叉作业保障管道并网安全运行。
面对戈壁坚硬土质与七月高温,团队通过安全员全程监护、摄像头实时监测,完成T字形沟渠开挖;在冬季冻土期,更新设备并强化监测,保障光纤、电缆及管道铺设安全。由于动火连头作业受停气时间严格限制,团队在夜间低温及风雨环境中,实行焊接工人轮班制,确保作业连续推进。
升级标准 筑就能源通道
河西走廊的昼夜温差与风沙,是项目团队每天要对抗的“敌人”。清晨裹着羊毛衫仍觉刺骨,正午衬衫瞬间被汗水浸透,肆虐的沙尘常让队员耳鼻灌沙,防护面罩成了大家必备“战甲”。
图纸在掌心磨出毛边,数据在脑海反复推演,项目团队将国家管网标准融合现场实际,编制出《站场工程施工标准化图集》,严格执行标准化作业,高效协作攻克重重难关,最终助力甘肃段全线贯通,使更多的中亚气、新疆塔里木上产气和新疆煤制气输送到环渤海、中部和东南沿海地区。
凯狮优配-配资怎么开户-高杠杆股票-券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