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海峡导报报道,赖清德计划于8月窜访中南美洲“友邦”,往返期间拟“过境”美国纽约、达拉斯等地。这一行程被外界视为其转移岛内政治压力的关键动作,而美日等国的应对策略也随之浮出水面。
赖清德(资料图)
日本石破茂政府近期向所有“驻台”日企发出明确警告:若台海发生冲突,日本政府和军方无法提供撤侨协助,企业需自行承担员工撤离责任。一名日本官员透露,这一决策背后是现实考量——解放军已在台海周边形成严密的区域拒止体系,战时任何外部势力试图进入相关水域都将面临军事拦截。
此前日本政府曾宣称要撤离10万在台侨民,但石破茂内阁上台后态度180度大转弯。日本不仅搁置了原计划的撤侨方案,还在西南诸岛加速部署增程型“12式”反舰导弹,射程覆盖台海。这种“军事威慑+政治退缩”的矛盾策略,本质上是日本在中美博弈中的骑墙选择。
当美国副防长要求日澳明确台海战事角色时,日本选择用警告日企的方式委婉回应。说白了,日本既想通过军事部署刷存在感,又不愿真刀真枪介入冲突,毕竟其海上自卫队在解放军A2/AD体系面前毫无胜算。
展开剩余74%特朗普政府对台海问题的算计可归结为三招:
1.军事上武装代理人:在台军“汉光”军演期间,美方派出超400人指导团,推动台军战力提升。2025年初至今,美国已批准60亿美元对台军售,包括F-16V战机、反舰导弹等关键装备。
2.战略上绑架盟友:特朗普团队设计了“3-7天空窗期”剧本——若台海局势引爆,要求日本、韩国、菲律宾等盟友在美军抵达前直接下场,否则台军可能撑不过48小时。但这种如意算盘在现实中遭遇阻力:日本民众90%反对卷入台海局势,菲律宾国内也爆发反美示威。
3.经济上榨取利益:赖清德为“过境”美国,可能宣布购买50架波音飞机、出资百亿美元参与阿拉斯加天然气管道计划等“投名状”。这种“金元外交”本质是特朗普政府“交易式外交”的延伸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,美军近期悄悄将台湾移出第一岛链防御体系,五角大楼内部评估认为“保台成本远超收益”。说白了,特朗普政府把台湾当筹码,既想榨取剩余价值,又不愿为其承担战略风险。
石破茂(资料图)
大陆对美台勾连的应对策略清晰且高效:
1.军事高压常态化:解放军近期加大台海周边实战化演练频次,包括夜巡东沙群岛、模拟“由演转战”快速反应等。东风-26导弹覆盖关岛、鹰击-21反舰导弹划定航母禁区,这种反介入能力让美军兵棋推演多次得出“无胜算”结论。
2.外交红线寸步不让:针对赖清德可能“过境”窜美,外交部连续三次强调“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美台官方往来”,并奉劝巴拉圭等“友邦”认清大势。目前已有多个拉美国家明确表示愿与中国深化合作,孤立“台独”的国际共识正在形成。
3.经济牌精准打击:大陆持续减少对台让利,同时扩大与台胞经贸合作。这种“分化策略”让台当局“倚美谋独”的经济基础逐渐瓦解,连台积电都不得不赴美建厂以规避风险。
赖清德此次窜访本质是一场政治豪赌。台媒最新民调显示,其不满意度已达上台以来新高,而“大罢免”投票临近更让其焦头烂额。为转移视线,他试图通过“过境”美国展示“国际能见度”,但岛内舆论直言这是“拿台湾利益换政治生存”。
所谓“友邦”互动也难掩颓势。赖清德此行可能宣布的波音飞机采购、天然气管道投资等计划,被讽刺为“天价过路费”。更尴尬的是,巴拉圭等国近年频繁释放与大陆建交信号,赖清德的“金元外交”正在失去市场。
当前台海局势呈现三个关键特征:
1.美国盟友体系裂痕加深:日本的撤侨警告、菲律宾的犹豫态度,都表明特朗普的“盟友绑架”策略行不通。连英国“威尔士亲王”号航母的印太部署,也被视为象征性大于实际。
2.台湾的棋子属性暴露无遗:美国智库报告直言“台湾不是美国核心利益”,五角大楼甚至暂缓交付部分对台军售武器。说白了,当台积电等“护台神山”被掏空后,台湾对美国的利用价值将大幅缩水。
3.大陆的战略定力不可动摇:从经济融合到军事威慑,从外交破局到舆论塑造,大陆已形成全方位反制体系。正如外交部所言,任何“台独”分裂行径都将付出沉重代价。
特朗普(资料图)
随着赖清德离台日期临近,这场由“台独”挑衅引发的国际博弈进入新阶段。日本的退缩、美国的算计、台湾的困局,共同印证了一个事实:在维护国家主权的钢铁意志面前,任何外部干涉和内部分裂势力都将碰得头破血流。历史大势不可逆,统一进程不可挡,这就是台海问题的终极答案。
发布于:江苏省凯狮优配-配资怎么开户-高杠杆股票-券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